一声阿弥陀佛

【念佛回家: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念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四条三昧耶戒

四条三昧耶戒 1. 平等戒: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2. 本誓戒: 发菩提心,灭度无数无量无边众生,令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3. 除障戒: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4. 警觉戒: 有任何烦恼,立刻回本心.

《法句譬喻经》

《法句譬喻经》的佛典故事。大意是说,在树林独自修行的比丘,心念随外境起伏不定,无法得道。一日,他看见乌龟为了躲避狐狸,将头、尾、四肢往龟壳内收而保全性命。佛陀借此为喻,开示比丘:“藏六如龟,守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比丘闻偈心开意解,心中不再妄想攀缘,六根收摄,断除对世间六尘的贪求,专注一心,不久便出离生死轮回,证得阿罗汉果。 在这则故事中,乌龟比喻我们的心意识;狐狸比喻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乌龟的头、尾、四肢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头,对尘境所产生的各种反应。狐狸攻击乌龟的行为,就如同攀缘六尘所导致的祸患;乌龟将头、尾、四肢往龟壳内收比喻收摄六根。假如乌龟不缩回壳内,必然在狐狸攻击下丧身失命!同样的,当心中无法作主,放纵六根攀缘尘境,心散乱迷惑,衍生种种好恶烦恼,将引人造业做恶!如同有人心中贪欲炽盛,为财杀人放火,未来势必将承受无量苦果;反之,若能收摄六根,不执着攀缘六尘,心能作主、清净,便能成就涅槃安隐之乐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 《八识规矩颂》是玄奘法师对佛教唯识宗中的“八识”进行的详细解释和颂扬。八识包括‌: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 ‌第六识‌(意识) ‌第七识‌(末那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

大乘百法明门论

1http://www.fosss.net/Book/BaiFaMingMenLun/100fa.html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色。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法。 五位百法简表 1. 眼识(能观) 2. 耳识(能听) 3. 鼻识(能嗅) 4. 舌识(能尝) 5. 身识(能触) 6. 意识(能知诸法) 7. 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 8. 阿赖耶识 (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 (二) 心所有法五十一 (受心王指挥) 1. 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 1. 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 2. 触(由境生心) 3. 受(由触生受) 4. 想(由受生想) 5. 思(想生思,筹谋支配着心) 2. 别境五(个别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