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1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44415601313440 罗汉和大象的故事 : 从前,有兄弟二人随佛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却忽略了随众作务,只勤修定慧,少修福德;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但不能守持如来清净戒律,多有毁犯。 后来哥哥往生之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变成了象王。因为这头象前世布施修福,这一生有大福报,不但色泽美丽光滑,更是力大无比。 国王非常宠爱这头大象,把大象封为“百户王”,并用金银珠宝把它装饰起来,并派专人照顾大象的饮食起居,让他在宫廷过著舒适奢华的 生活。 修成罗汉的哥哥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次国内饥荒,罗汉哥哥他衣衫褴褛,托钵七日,都是空钵而回,饥饿和寒冷一直困扰著他。他饿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有时只得少许饮食,苟延生命。 一日,罗汉哥哥在路上托钵时,看到前世的弟弟投身在畜生道成为一头大象,但却身套缕罗绸缎,匹挂璎珞珠宝游行街道,城里百姓都以美味佳肴来供养它。 罗汉知道过去世他与大象的因缘,于是在黄昏时到大象住的地方,对大象说: “我和你前世都有罪业,你好好回忆往事吧!” 大象蒙罗汉哥哥加持,当下回想起过去世的种种因缘。大象自知前世所造的罪业,忧愁不乐,从此绝食。 国王知道大象绝食,便派人查明原因,才知道日前黄昏有一沙门抚摩象耳,喃喃自语,当夜大象就不再进饮食了。 “那沙门到底说了什么?”国王有点愤怒的问。 “没有听清楚他说什么。”象王的守卫回答。 国王立刻吩咐卫士:“你马上带几个人去请那位沙门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卫士便将那位沙门请来。 “尊真的沙门,谓问您跟我的象王说了什么?它自从见了您之后,就闷闷不乐、不再饮食。”国王著急的问著。 “我只与它说我与你过去都有罪业,并没有多说别的。”沙门回答的说。 沙门并向国王说明他与大象过去的因缘,国王听了以后,深深体会到因果报应,果然丝毫不爽。 后来就流传著这么一首偈: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大智度论》卷8〈序品第1〉中又说: 业报因缘,各各不同:或有人有见佛因缘,无饮食因缘;或有饮食因缘,无见佛因缘。 譬如黑蛇而抱摩尼珠卧;有阿罗汉人乞食不得。 又如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 至释迦文佛出世:一人生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贼。 长者子出家学道,得六神通阿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 他日持鉢入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廐中,见王供象种种丰足,语此象言:“我之与汝,俱有罪过。”象即感结,三日不食。 守象人怖,求觅道人,见而问言:“汝作何呪,令王白象病不能食?”答言:“此象是我先身时弟,共于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弟但广求檀越作诸布施,不持戒、不学问。以其不持戒、诵经、坐禅故,今作此象;大修布施故,饮食备具,种种丰足。我但行道,不修布施故,今虽得道,乞食不能得。”以是事故,因缘不同,虽值佛世,犹故饥渴。 ====================================================================================== 一、唯一的“古佛”迦叶道场 古佛迦叶道场:位于重庆北碚嘉陵江畔的缙云山,“缙”字意为:红色的云霞如红色丝带一样环饶于山。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指的巴山就是缙云山,距重庆市区30公里,是川东地区颇有盛名的佛教胜地,又是我国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是汉藏佛学苑地,喇嘛来渝者,络绎不绝,素有“小峨嵋”之称,为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 缙云山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距今有1600多年,名为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423年元年。曾受到历代帝王赐名“禅真宫”、“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等。明万历三十年,明神宗皇帝改名缙云寺。寺里珍贵文物、名胜古迹众多,可惜却少为人知? 缙云寺山门前,立有一处400多年历史的明朝建筑,“青石牌坊”高6米,宽5米,气势雄伟,正面上方刻有明神宗朱翊所书的“圣旨”二字,下横额刻有“迦叶道场”四字;背面同样刻着“敕渝”和“缙云胜境”的圣书。 由于皇帝御赐“迦叶古佛道场”牌坊名气大增,寺院房屋、大殿增添为几十间,僧人多达百余人,日夜诵经不断,香火旺盛不断。 大雄宝殿与众不同,供奉的是迦叶古佛,而不是释迦牟尼佛。由此可见这里是全国唯一的“迦叶道场”。 迦叶古佛像高约2米。二旁站着:一男名叫帝释,代表欲界法相;女的叫梵王,代表色界法相。此殿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破空和尚所建。殿上方挂有匾额,上书“昙花蔼瑞”以表吉祥祝福的含义。 据说迦叶古佛曾在缙云山跏趺修行过,因此在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由明神宗皇帝正式敕赐为“迦叶道场”。 迦叶古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禅宗佛教的第一人。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古称为头陀第一,骑一头狮子。降生于释迦牟尼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的因地本师,是释迦牟尼的前世之师。曾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是释尊以前之佛,曾预言释迦牟尼将来必定成佛。下图左起: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佛。依次最后位是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佛。
楞严咒的作用和功德
楞严咒的作用和功德—-宣化上人开示 楞严咒的作用和功德—-宣化上人开示 1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651614 我现在给你们讲〈楞严咒〉,这〈楞严咒〉百千万劫也没有人讲一次,也不容易讲一次。这么一个法会是很稀有的,难遭难遇的。在我给各位讲时,我知道没有人听得懂,就是有人自以为懂,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于不懂。 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个咒,这个咒关系着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着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界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佛法也不会毁灭的。等到世上没有人会念〈楞严咒〉时,这个世界就快毁灭了,因为正法不存在了。 现在便有一些天魔外道说,《楞严经》和〈楞严咒〉都是假的,这是天魔外道派出魔子魔孙来造出这些谣言,令人不相信《楞严经》和〈楞严咒〉。《楞严经》和〈楞严咒〉,这是正法最要紧的一部经和一部咒,《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而说的,这《楞严经》就是解释〈楞严咒〉的一部经。《楞严经》和〈楞严咒〉的重要性是没有法子能说得完的,尽未来际也说不完它的这种功德和妙用,所以是不可思议。说来说去,归纳起来,《楞严经》就是赞叹〈楞严咒〉的,如果有一人能在世界上念〈楞严咒〉,这妖魔鬼怪都不敢公然出现于世,因为他们所怕的就是〈楞严咒〉。如果一个人也不会背〈楞严咒〉了,这时候妖魔鬼怪就都出现于世。他们在世界上为非作歹,一般人也不认识他们了。现在因为有人会念〈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现于世,所以若想世界不灭,就赶快念〈楞严咒〉、读《楞严经》,这就是正法住世。 今天开始讲〈楞严咒〉,〈楞严咒〉的“楞严”两个字,就翻译成“究竟坚固”。 这〈楞严咒〉名字叫“摩诃萨怛多般怛啰陀罗尼”,又叫“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佛顶就是佛的顶上化佛,所以这〈楞严咒〉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楞严咒〉里边所说的,都是降服诸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是诸佛的心地法门,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只念一字、一句、一会,或念全咒,都是惊天动地,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妖魔远避,魑魅遁形。所以佛顶光明,这光明也就是表示咒的力量,是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人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严咒〉,将来一定是成佛的,一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你若常常诵念〈楞严咒〉,就能消除你宿世的业障,往昔的罪业都可以消除,这是〈楞严咒〉的妙用。 摩诃是梵语,翻译中文叫“大”,英文叫big。那么什么叫大?就是体、相、用都是大的。体遍十方,所以叫大;这个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它是没有相的,可是无相无不相。这个用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这个相是大相,这个体也是大体,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摩诃的意思。萨怛多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叫作“白”,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所谓白净法,清净没有污染的法,这〈楞严咒〉是白净法。 般怛啰也是梵语,翻译中文叫“伞盖”。伞盖是譬喻,这个伞盖它是用荫万德,这伞盖的用,就是保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就能遇到这种白净法;没有德行的人,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才说: 12三光普照透三才 阎浮世界找不来 大德大善能于得 无德无善不明白 “三光普照透三才”,这三光不是日、月、星,是你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口里有口光,你心里头有心光,身口意这三业都放光。三才就是天、地、人。“阎浮世界找不来”,在阎浮界你找不着,你各处找不着,你一定要受持〈楞严咒〉才能得到这种光。“大德大善能于得”,你若有大的德行、大的善,才能得到这种法门。“无德无善不明白”,你若没有德行,没有善功德来栽培着,你就是当面也会错过,交臂也会失之。见到黄金你以为是铜,见到钻石你以为是玻璃,都会不认识。你见到〈楞严咒〉了,以为这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所以就不知道宝其所宝,不知道妙其所妙!不知道〈楞严咒〉这种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方才说三光,还不只这身口意三业放出清净的光明,还有红光缭绕。你诵〈楞严咒〉,自然就有红光缭绕,所以才说: 12千朵红莲护住身 坐驹骑着墨麒麟 万妖一见往远躲 济公法师有妙音 “千朵红莲护住身”,有千朵的红莲来护住你的身,红莲华放出红光。你一念〈楞严咒〉最前面二十九句咒文,就会出现这个境界。“坐驹骑着墨麒麟”,一念这〈楞严咒〉,这持咒的人是坐在一个麒麟的身上。“万妖一见往远躲”,什么妖魔鬼怪一见都跑了,他不敢面对这种大威德的相。我们人人都知道佛教里有一位济公,当初济公就是专用这一段咒文来降伏天魔、制诸外道,很灵感的,所以说“济公法师有妙音”。这一段咒文是教我们“皈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声闻缘觉、一切诸天。”这也是护持三宝的一段,所以念这一段咒的时候,一切妖魔鬼怪都要退避三舍;不只退避三舍,要退到他所不能退的地方去,他们都不敢作怪,都老实了。 这是说这一段咒文大概的意思,至于若详细说,这〈楞严咒〉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又说: 12奥妙无穷实难猜 金刚密语本性来 楞严咒里有灵妙 五眼六通道凡开 “奥妙无穷实难猜”,这个〈楞严咒〉非常奥妙,它的变化也不可思议,很不容易测度的。“金刚密语本性来”,〈楞严咒〉是密中之密,这是金刚来护持这个咒。本性来,它是从自己那个佛性中生出来的。“楞严咒里有灵妙”,〈楞严咒〉也叫作灵文,因为它特别灵,特别有力量,所以说〈楞严咒〉里有灵妙。“五眼六通道凡开”,你若能常持〈楞严咒〉,专心一致,心不旁骛,你可以得到五眼六通,可以有不可思议的那种境界来变化莫测,所以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知道的。因为这个,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读诵《楞严经》,背诵〈楞严咒〉。你一诵〈楞严咒〉,为什么妖魔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所以有人诵楞严咒,就是补天地正气的不足。一个人念楞严咒,就有一个人的力量;百人念楞严咒,就有百人的力量,这世界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所以多一点人念楞严咒是好的。 无上神咒,什么叫“无”呢?这个无,就是高明无极,也光明到极点了,没有再超过这种高和光明的,这叫“无”。“上”呢?是没有再比这更尊贵、高尚了,这叫“上”。神就是不可思议,就是威灵叵测,这叫“神”。咒就是感应道交,有一种力量,你念这咒就有感应。“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这是说佛顶的光明,犹如大白伞盖来荫罩我们一切持咒的人。 这个咒是没有人明白的,也不能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去讲,不过你如果想要明白它,我也可以勉强讲给你们听。单是〈楞严咒〉,一年也讲不完,三年也讲不完,甚至于十年也讲不完。现在我把这个咒的大意讲一讲,它有五会,这五会就表示五方,五方就是东、西、南、北、中。东方就是金刚部,阿閦佛为教主;南方就是宝生部,宝生佛做教主;中央就是佛部,释迦牟尼佛做教主;西方就是莲华部,阿弥陀佛做教主;北方叫羯摩部,成就佛做教主,共有这五部。这五部就是管理这世界五方的五大魔军,因为有这五魔,所以佛也分开五方,镇压这个魔。如果没有佛,那魔就会出现于世了。所以你一诵〈楞严咒〉,这五方的五大魔军就俯首低头,老老实实,不敢违犯〈楞严咒〉的这种威力。〈楞严咒〉具足这五部,所以这个〈楞严咒〉是最妙不过了;可是你要没有执着,若有所执着,就不会太妙了。 〈楞严咒〉有五会,其中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我过去在东北的时候,能对治一切人的病痛,都因为〈楞严咒〉的这种力量。可是〈楞严咒〉不是随随便便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若使用也不是全面的,因为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这是大概,若往详细说了,有一百多种。 这个法,有成就法:就是一诵这〈楞严咒〉,你无论修什么法门,求什么事情,求什么愿,都会成就的,这是一种。又有增益法:就是譬如你修道,道心不够,你一诵这个咒,能增益你的智能,增益你的菩提心,增益你的愿力,一切一切都会增加。你诵这个咒,对自己有所求,也可以增益;对于旁人也可以增益,这是增益法。 息灾法:就是你有什么灾难,你一诵这个咒就没有了,消灾了。譬如本来这个人应该掉海里淹死,一念这个〈楞严咒〉,就把它化解过去了,掉到海里也淹不死了。或者你搭船,这个船应该会沉了,念这个咒,这个船也不沉了。或者坐飞机,这个飞机在空中应该爆炸,你一念这个咒,它也不爆炸了。但是你还是要靠自己,把你自己心里的灾,也要消除出去。你心里有什么灾呢?譬如你单靠着念咒,你心里还是乱打妄想,尽想一些不好的念头,你有这些不清净的杂念、欲念,那你心里头那根本的灾没有除去,你念什么咒也没有用。所以想要息你的灾,你必须要心里先清净,心里清净了,那是真息灾。你心里要是贪、瞋、痴装满肚子,你念什么咒都不灵的。所以这心是最要紧的,心一定要慈悲善良,愿意帮助其他人,要有一种好心。 钩招法:就是遇着天魔外道,你想要把他抓来的时候用。举个例子,就像世间的警察,把那犯罪的人抓来了;钩招法也是这样子的,这妖魔鬼怪,他在这个地方害人,做不对的事情,令人生病,或者生灾难,然后他跑了。你想要把他抓来,一诵这咒,用这个钩招法,他就相离多远,这一切的护法善神、天龙八部、八万四千的金刚藏菩萨,即刻就能把妖魔鬼怪抓来。但是抓来是抓来,他有时还是不服的,你必须用种种的方法来教化他。你单强压迫他,来降服他,是下品法,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好的方法,不用任何势力来压迫,也不压迫他,也不和他斗争,不要好像修罗似的,斗争坚固,不要学那样。你明明有力量可以降服他,也不要用降服法,要用德行来感化他,来教化他。 又有降服法:魔他也有神通,他也有咒,你念咒,他也念咒。但你用这个〈楞严咒〉,就把他所有的咒给破了,把他降服了。用这势力把他降服了,令他老实了。我以前对你们大家都讲过,〈楞严咒〉其中有几句是破魔罗网的一种咒,也是破魔咒术的。为什么这个楞严咒一念,那个先梵天咒就没有效验了呢?就因为有这个〈五大心咒〉。这〈五大心咒〉是破天魔外道一切咒术的根本的咒。无论他有什么咒,你一念这几句,就都给他破了,他的咒就没有功效了。我这个法如果要卖钱,几百万我也不卖。不过我看你们都有点诚心,我一个cent(分)也不要,传授给你们。…
楞严咒五大心咒
楞严咒五大心咒功德利益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宣化上人为此五句心咒每一句都作了四句的偈诵并解释,阐述其功德) 楞严咒分五部,表示五方。 1、东方金刚部,金刚王咒,以阿閦佛为部主,亦即消灾延寿佛。 2、南方宝部,诸天王咒,以宝生佛为部主。 3、中央佛部,诸佛咒,以毗卢遮那佛为部主。 4、西方莲华部,诸菩萨咒,以阿弥陀佛为部主。 5、北方羯磨部,诸鬼神咒,以成就佛为部主。 楞严咒之五大心咒: 12叱陀你(1)、阿迦罗(2)、蜜唎柱(3)、般唎怛罗耶(4)、儜揭唎(5) chì tuó nǐ ā jiā là mì lī zhù bō lī dá là yē níng jiē lī 宣化上人讲述: (宣化上人为此五句心咒每一句都作了四句的偈诵并解释,阐述其功德) 一.叱陀你 12 断他咒术破罗网 解除横死消灾障 救拔一切冤苦业 清净光明更吉祥 天魔外道和一切妖魔鬼怪也有他们自己的咒术,可是你一诵这个咒,就能破他们的邪咒。所以说「断他咒术破罗网」,破魔的罗网,破魔王一切的神通。「解除横死消灾障」,本来应该横死,或者有什麽大难,水难、病难、灾难,一切的横死,好像被车撞死,飞机掉下来死,或者火车失事死,汽车失事死,这些横死,叫横难。念这个咒,横难就没有了,可以破了,所以他能破人家咒。破一切的灾障。「解除横死消灾障」,一切的难都可以消了。「救拔一切冤苦业」,什麽冤业苦业,这个咒都可以救拔。「清净光明更吉祥」,诵这个咒。可以得到清净光明妙吉祥。 二.阿迦罗 12 无上大悲心印文 西方莲华部众神 更加慈悲兼喜舍 妙运巧夺造化功…
楞严咒 — 五方佛
楞严咒 — 五方佛 12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7858798151405987/answer/1671065781.html http://www.teacher.aedocenter.com/mywebB/NewBook/Ccc-05.htm (一) 基本概念 剛開始學密接觸到各種佛像的唐卡時,許多新進弟子都會被彩色濱紛的畫像弄糊塗,眼睛看到太花巧的畫像而無法辨認? 如果大家先從基本的五方佛下手,多了解五方佛和五部的關係,日後在唐卡的欣賞或研究的過程中,就會很容易辨識唐卡中的佛像! 五方佛的出處,基礎的來源就是從密教部的金剛頂經系統中之記述而來,今天方老師整理的資料如下: (1)毘盧遮那佛: 毘盧遮那如來,梵語Vairocana Buddha 之譯音,又譯作盧舍那佛,或稱為大日如來,梵文的意譯是光明遍照, 表示佛身光明遍照,普週法界無礙,離闇覺照也。毘盧遮那佛,屬佛部,佛身色白、坐中央八大獅子座蓮花上, 結智拳印,能除五毒中之痴毒,能轉識蘊屬空大,可轉第九識成「法界體性智」。 但是凡夫不懂,只有法界諸天才能夠分別他的能力。 (2)阿閦佛: 阿閦如來梵名Aksobhya Buddha 之音譯,意譯為不動佛,或無嗔恚佛,無怒佛又名不動如來。 貪嗔痴為三毒之一,能出一切不安穩性惡行,華嚴經偈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唯有無嗔始能面對逆境而不起害心,不生退意。 阿閦佛成佛時立下了一個對一切事物不動嗔恚心的心願, 所以成就之妙善淨土,得無嗔恚心而不退轉,直修無上菩提,有大勢力,不可動搖,永不退轉,所以成就了不動部。 阿閦佛佛身藍色,佛身坐在東方八大象王座上,五大中屬水大、結觸地印、能轉想蘊,能除嗔毒,可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 (3)寶生佛: 寶生如來梵名Ratnasambhava 為五方佛中之第三位,乃集一切福德財寶,具備萬法能生的如來。 寶生佛南方寶部之主尊,佛身黃色,屬地大之淨相,安坐八大馬王寶座上,結滿願印,能轉受蘊,及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淨除凡夫下劣、不平等、小我、執著等分別心,能除貪毒,並調伏一切驕慢眾生,而証得寶生佛圓滿報身。 (4)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梵名Amitayus意譯為無量光、無量壽之意義。 阿彌陀佛本尊,佛身紅色,屬火大,結彌定陀印,或手捧長生甘露瓶, 身坐西方八大孔雀頭戴之紅色蓮花寶座上,能轉色蘊,以第六識成就妙觀察智,能除五毒中之疑毒,多情而易生大悲之慈心, 獲蓮花部之事業成就。 (5)不空成就佛: 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此佛土所轉化的煩惱是嫉妒,所淨化之蘊是行蘊,以前五識轉成為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如來,佛身綠色,屬風大、由於綠是多種顏色混合…
五方佛
五方佛 二、五部 五方佛分坐在东南西北中的五个方位,以照金刚界曼荼罗的分布,朝上的位置是西方,朝下的位置是东方,因此图左为北方,图右为南方。 这些方位的分布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方老师刚刚接触五方佛时,也把这些资料弄混,误以为印度人思想中的五方佛与东方中国人的五行有关,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之后,才知道是自己弄错了! (1)毘卢遮那佛: 毘卢遮那如来,梵语Vairocana Buddha 之译音,又译作卢舍那佛,或称为大日如来,梵文的意译是光明遍照, 表示佛身光明遍照,普周法界无碍,离闇觉照也。毘卢遮那佛,属佛部,佛身色白、坐中央八大狮子座莲花上, 结智拳印,能除五毒中之痴毒,能转识蕴属空大,可转第九识成「法界体性智」。但是凡夫不懂,只有法界诸天才能够分别他的能力。 (2)阿閦佛: 阿閦如来梵名Aksobhya Buddha 之音译,意译为不动佛,或无嗔恚佛,无怒佛又名不动如来。 贪嗔痴为三毒之一,能出一切不安稳性恶行,华严经偈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唯有无嗔始能面对逆境而不起害心,不生退意。 阿閦佛成佛时立下了一个对一切事物不动嗔恚心的心愿, 所以成就之妙善净土,得无嗔恚心而不退转,直修无上菩提,有大势力,不可动摇,永不退转,所以成就了不动部。 阿閦佛佛身蓝色,佛身坐在东方八大象王座上,五大中属水大、结触地印、能转想蕴,能除嗔毒,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3)宝生佛: 宝生如来梵名Ratnasambhava 为五方佛中之第三位,乃集一切福德财宝,具备万法能生的如来。 宝生佛南方宝部之主尊,佛身黄色,属地大之净相,安坐八大马王宝座上,结满愿印,能转受蕴,及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净除凡夫下劣、不平等、小我、执着等分别心,能除贪毒,并调伏一切骄慢众生,而证得宝生佛圆满报身。 (4)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梵名Amitayus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之意义。阿弥陀佛本尊,佛身红色,属火大,结弥定陀印,或手捧长生甘露瓶, 身坐西方八大孔雀头戴之红色莲花宝座上,能转色蕴,以第六识成就妙观察智,能除五毒中之疑毒,多情而易生大悲之慈心, 获 莲花部之事业成就。 (5)不空成就佛: 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此佛土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以前五识转成为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如来,佛身绿色,属风大、由于绿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种行,能达成多种目的。 能除慢毒。他右手持羯磨杵。由于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来,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 身坐八大金翅鸟之宝座上,结无畏印。 (1)阿閦佛坐在东方的位置,他所掌管的是金刚部,颜色的分配是蓝色,从唐卡的各类金刚的特色, 表现出来金刚部所管辖的,是处理人类的灾难和医疗方面的功能,因此拥有息灾和医疗的特色。 例如:药师佛的佛像身形就是全身宝蓝色!正好完全代表了他有独特的医疗能力,和替人类消灾的功能! 但是蓝色亦代表了执法者的特色,金刚手菩萨的身形也就是全身深蓝色,他的功能就是最能摧毁各种魔难, 所以又称之为伏魔金刚手,为密法之中的秘密主! 金刚部所使用的力量是「大圆镜智」的力量,所谓大圆镜智的解释,就是前世今生之中的连接,都可以圆满无缺,…
五阴介绍
五阴介绍: 一色阴 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色有十四种。所谓四大五根五尘。此之十四。并是色法也 二受阴 领纳所缘名为受。受有六种。谓六触因缘生六受。但境既有违顺。非违非顺之别。故六受亦各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之异也 三想阴 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想有六种。谓取所领六尘之相。为六想也 四行阴 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行有六种。大品经中。说为六思。思即是行。谓于六想之后。各起不善业善业无动业也 五识阴 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识有六种。即是六识。若诸论师多云。识在二心之前。诸大乘经中。明识最居后。今依经为次料简
楞严咒里的五方佛,掌管的五方魔军.
楞严咒里的五方佛,掌管的五方魔军. 贪,嗔,痴,慢,疑,即五方魔军。所以五佛管制的五魔,并不是外在的魔军,而是心中的五毒魔军。 下面说五方佛管制五方魔: 中央大日如来(又名毗卢遮那佛),身体白色,坐乘狮子,代表降伏愚痴(无知)的魔军。 东方阿触如来(又名不动如来),身体兰色,坐乘白象,代表降伏嗔恨的魔军。 南方宝生如来,身体黄色,坐乘马,代表降伏傲慢的魔军。 西方阿弥陀佛,身体红色,坐乘孔雀,代表降伏贪欲的魔军。 北方不空成就佛,身体绿色,坐乘大鹏金翅鸟,代表降伏嫉妒的魔军
[桂枝芍药知母汤 ],去风湿,去寒,清热解毒类风湿性关节炎,膝盖风湿痛
桂枝芍药知母汤 作用: 去风湿,去寒,清热解毒,缓解关节肿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盖风湿痛特别有效. 桂枝: 5钱 (25克) [去风][壮心阳,味厚,下沈,入血分,辛香发散,心脏的火导到小肠来就要靠桂枝] 白芍: 4钱 (20克),白芍量比桂枝少一点点. 甘草: 3钱 (15克) 麻黄: 3钱 (15克) 炮附子: 3钱 (15克) [去寒,寒堵在里面,去寒时也可以去痛][壮心阳,用在恶寒时,病人怕冷,强他心脏的火] 白术: 5钱 (25克) [去湿] 知母: 5钱 (25克) 防风: 5钱 (25克) [去痛] 生姜: 2片或3片 病人有便秘,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一个星期后再开通便的药. 如果病人一来就吃了止痛药导致的便秘,可以加大黄,可以加枳实,或者厚朴.
[桂枝汤],去风湿,去感冒发热头痛
桂枝汤,去风湿,去感冒发热头痛 作用: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温通经脉助阳脘腹冷痛 桂枝: 3钱(15克) [补阳] 白芍: 3钱(15克) [补阴] 炙干草: 2钱 (10克) 生姜: 2片或3片就够 [生姜吃下去会流汗] 大枣: 12颗 (打扁或劈开都可以,让里面的果肉露出来) 正常阴阳调合的人,桂枝跟白芍剂量一样,但如果需要补阳的就桂枝多开一些,需要补阴的就白芍多开一些. 这个淘宝店有配好的,一包种药都配好了 1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3.6a875444H0LSVi&id=681256922321&ns=1&abbucket=8#detail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 1http://m.fjwk.net/fojiaozhishi/8633.html 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色:白色 代表意义:自性清净 净土名号:色究竟土 所转烦恼:无明烦恼 所净五蕴:色蕴 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净土。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见色蕴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你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法界。 你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此处所谈的一切,皆无单独的个性,而是以形像代表五烦恼、五蕴等之本性。例如,色蕴的本性是大日如来本尊,他坐在有莲花、月轮为垫,由八只雪狮抬着的宝座上。每只雪狮皆象征证悟色蕴本性,八只雪狮合在一起,象征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 莲花与月轮所象征的是方便与根本智。藉着方便与根本智,我们克服迷惑与妄想,从而将诸恶业转为善业。大日如来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法-轮,象挣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慈悲、可亲的能力法度施教。 东方不动(阿閦佛)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佛身颜色:蓝色 代表意义:法性不变 净土名号:喜悦净土 所转烦恼:嗔心 所净五蕴:识蕴 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东方不动如来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悦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意为真乐。以真乐为名,是因生该土者即不再退转,亦不变异。证悟了嗔的本性,你便能把嗔转化为真乐,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没有恐惧、毫不迟疑。因了知嗔的本性而成就之智为大圆镜智。不动如来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 不动如来坐在由八只大象抬着的宝座上。大象被认为是体力最大的动物,象征嗔于诸烦恼中最强。不动如来代表此最强烦恼之被征服、平定和转化。不动如来面为蓝色,象征法性不变。他特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金刚杵象征无误,铃象征凡有所作,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为之。 南方宝生如来代表平等性智 佛身颜色:金黄色 代表意义:增益行愿 净土名号:具德净土 所转烦恼:我慢 所净五蕴:受蕴 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南方宝生如来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意即赋有光荣。此土之佛赋有光荣,乃因他具有成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第三佛土之本尊是宝生如来。宝的意思是宝贵,生的意思是宝贵之源。由于所有成觉的光荣都可能在此佛上获得,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宝贵之源。此佛土在五蕴方面得以净化转化的烦恼是我慢的受蕴,其转化后的清净状态是平等智。 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因而面为金黄色。他坐在莲花上,千有由八匹马抬着的月轮及宝座。古代最快的运输工具是马,所以马象征我们何等迅速的能生起本尊我慢。宝生如来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铃。如意珠象征宝坐如来能有求必应,凡求助于他或向他虚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获得满愿。 如意珠也表示这种成就是自然而有,无需费力。宝生如来左手所持之铃,表示他满足求者愿望的方式,不是冷酷严苛或令人难以接受,而是自自然然、和蔼可亲。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佛身颜色:红色 代表意义:平和安适 净土名号:极乐净土 所转烦恼:贪欲 所净五蕴:想蕴 所成佛智:妙观察智 西方阿弥陀佛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为极乐,乃因其中从未闻苦、从不受苦。在此阶段所转化的烦恼是贪,所净化之蕴是想蕴。于贪欲的转化中所证得之智是无分别智。此佛土的本尊是无量光。我们称这位本尊为阿弥陀无量光,其实他还有成千的其它名号。另一常用的名称是无量寿。 阿弥陀坐在莲花与满月轮上,其下的宝座由八只孔雀抬着。孔雀象征美丽动人,也象征贪欲,因为我们一见美丽动人的东西,即起贪心,恋恋不舍。阿弥陀面为红色,右手持莲,左手持铃。花瓣光润之莲,象征修弥陀法可令修者之心平和而安适。…